月華照歸途
來源:
地質環境研究院
作者:
鄧忠
發布時間:
2025-09-04
瀏覽量:
人生如寄,歲月如馳。驀然回首,方才驚覺:那些年少時奮力追逐的遠方,最終都化作了回歸的旅程。
少年時居于山城重慶,總覺得四面群山圍堵了視線,霧靄蒙蒙的天空裝不下膨脹的夢想。課本里那些關于繁華都市、壯麗山河的描寫,宛若一粒粒種子,落在心田最柔軟的土壤里,悄悄生根發芽。父母總愛在晚飯時與我絮叨:“留在家里當個老師多好,風吹不著雨淋不到。”那聲音混著碗筷的輕響,和著窗外漸沉的暮色,一字一句,輕輕叩擊我的心。我每次都應聲點頭,嘴角彎成懂事的弧度,可目光卻總不由自主地越過他們的肩頭,飄向窗外交錯的屋檐與遠天,那里的天地似乎更加遼闊。
直到那年夏天,一封來自南京的錄取通知書悄然抵達,這才驚覺,夢想的種子早已破土而出,長成了參天大樹。1200公里,這個數字第一次具象為我與家鄉的距離。父親執意要送我去學校,他提著沉甸甸的行李,每一步都踏得堅實而緩慢,我跟在他的身后,看著他的背影在人群中挪移。28個小時的綠皮火車哐當作響,仿佛在丈量著游子與故鄉之間難以逾越的鴻溝。大學四年如白駒過隙。畢業時父母又勸:“回來吧,回家找個安穩工作?!笨赡贻p的心總是不安分,我再次收拾行囊,去了另一座離家1500多公里的城市。這一去,便是十二年。最好的年歲,大多拋灑在異鄉的月光下了。這些年來,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。父母從不輕易說想念,電話那頭總是“我們好著呢,你安心工作”,卻總在我還不知道明天降溫時,早早打來電話:“明兒你那里要變天,記得多穿件衣裳”;也總在我難得回家時,提前好幾天就開始張羅飯菜。
十六個中秋,十六個月圓之夜,我都不在父母身邊。中秋于我別有深意——父親的生日恰是這一天。記得上大學那年,我特意在中秋當天給父親打電話祝壽。沒想到素來溫和的父親竟在電話里發了火:“過生日打電話不知道提前一天嗎?今天打還不如不打!”我握著電話,委屈得說不出話,明明牢牢記著日子,怎么就惹他生氣了?多年后才恍然明白,父親哪里是怪我,他是在怨這團圓佳節里,最重要的那個人缺席了。
歲月如刀,雕刻著每個人。不知從何時起,父親變得更柔和了。有時項目太忙忘了提前打電話,他也只是笑著說:“知道你還記掛著,就行。”我和父親都是不善表達的人,從未將“想念”二字說出口,可電話里突然的沉默,掛斷前那句反復叮嚀的“注意身體”,都是我們之間最深沉的牽掛。
這些年在濟南從事地質工作,常與山川為伴,與巖石對話??辈?、采樣、記錄,我行走在齊魯大地上,測量過高山的巍峨,感受過黃河的奔涌。每當夜幕低垂,我總愛抬頭眺望明月。濟南的月亮和重慶的一樣圓,一樣亮,亮得能照見云層的紋路,亮得仿佛能穿透1500公里的距離,讓我看見家中的情景:父母相對而坐,桌上擺著母親親手做的臘肉、父親最愛的散酒,電視里放著中秋晚會,他們不時望向門口,仿佛在等待一個不會響起的開門聲。
今年中秋恰逢國慶,我早早計劃回家。給家里打電話時,我故意說得輕松:“今年車票不好搶,如果項目不忙,如果能搶到票,我就回去看看?!彪娫捘穷^沉默了片刻,母親的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喜悅:“一定回來啊,昨天你爸還說你喜歡吃家里的臘肉,讓我提前給你多買點備著。”掛掉電話,我突然哽咽。這些年來,我測量過無數距離,勘探過無數點位,卻才發現最珍貴的坐標,始終是家的方向。遠方的世界再美,也美不過家里亮著的那盞燈;外面的飯菜再香,也香不過母親做的臘肉。這個中秋,我要親手為父親切一塊生日蛋糕,要陪母親在廚房里擇菜做飯。我要告訴他們:遠方的風景我看過了,但最溫暖的風景,一直都在家里。1500公里的距離,十六年的時光,都將在這個月圓之夜,化作團圓飯桌上的一杯酒、一碗湯。
如今的我,依然經常背著地質包行走在濟南的山間。偶爾蹲下身來敲打巖石時,會想起父親當年提著行李箱的背影。那些巖石經過億萬年的沉積變遷,才形成現在的模樣。而我和父親之間的感情,何嘗不是經過歲月沉淀,變得越發深沉厚重。
月光如水,灑在歸途上,照亮了游子回家的路。原來無論走多遠,故鄉的月亮永遠最圓;無論離開多久,家的門永遠為你敞開。這世間所有的遠行,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回歸。而中秋的意義,莫過于讓漂泊的心靈找到回家的理由。
上一頁
下一頁
上一頁
下一頁
關于我們
山東正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9月,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、山東省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、濟南市“專精特新”企業。公司目前在崗人員近200人,擁有泉城產業領軍人才1人、注冊巖土工程師3人、一級建造師5人、二級建造師10余人。
版權所有:山東正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濟南 魯ICP備14011890號-1